↑点击观看视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下个月,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眼尖的读者在近期成都密集发布的大运会宣传视频《成都无边界》《城市的翅膀》《千年之约》里,都发现了一个既不是赛事场馆,又“生长”在田野中的神秘“∞”符号。

这个“∞”造型的建筑,是位于成都崇州道明镇竹艺村的“竹里”。建筑融合了川西林盘和当地传统竹编工艺特色,其屋顶的造型从空中俯瞰是数学中的无限符号“∞”。独特的造型与建造技艺,让“竹里”成为了成都近郊的网红景点,也打开了乡村建筑艺术化表达的大门。

崇州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平原、山地和丘陵并存的地貌造就了当地特有的景观和物产。

崇州多竹。800余年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此地为官,曾在诗作《太平时》里写道“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幽静的房屋、小径、翠竹,让身逢乱世的诗人有了“太平”之感。800余年后,“竹里”所在的崇州市道明镇,又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闻名遐迩。

2021年6月1日,在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道明竹编非遗传承人赵思进在编制竹罐。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憨态可掬的竹编熊猫、可以养鱼的竹篮、随身携带的竹编“平安扣”……近日,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文化节目,让人们看到了道明竹编技艺的创新与传承。在崇州市道明镇,竹编匠人和随处可见的竹编艺术品,让竹艺村充满了流动的韵味。而紧邻竹艺村的竹艺公园,以竹文化、竹生态、竹景观、竹旅游、竹产业为主要景观特色,打造了2.04平方公里沉浸式竹体验空间。无论是漫步竹海,还是坐听竹涛,都能品味到崇州特有的竹韵悠长。

以竹为笔,崇州书写着城市文化的诗意和远方。而上千年的建城史,又积淀着崇州的历史和文脉。

陆游居住过的千年名园罨画池,千年传承的街子、元通、怀远古镇,星罗棋布的川西林盘,让崇州在古典与现代、城市与乡村之间无缝切换、相得益彰。

“鸟纱白葛一枝筇,罨画池边溯晚风”,这是陆游笔下安然又不失生机的罨画池。这座位于崇州市区的千年名园浓缩了江南园林的精华,小得可人、雅得大度,陆游在此居住期间留下了诸多诗篇。如今,这里打造成为了一个充满唐宋风情的旅游目的地。游客们不仅能在此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能沉浸其中感受城市的记忆。

2023年4月5日,在成都崇州市元通古镇拍摄的“汇江老龙”巡游队伍(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端午将至,崇州的古镇群落经过新一季雨水的冲刷,又滋生出“雨巷”的模样。青瓦白墙、小巷幽深、交错的石板路老街、古老的四合院,在安静的时光里续写新的传奇。坐落在味江河畔的街子古镇,用剧本游演绎古镇风采;被称为“活着的清明上河图”的元通古镇用“清明会”重现昔日的繁华;被称为“藤编之乡”的怀远古镇弥漫着淡淡的青藤香,使非遗藤编传承至今……

2023年3月5日,在崇州市道明镇,游客在油菜花田中观光。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随着“清明会”民俗文化的代代相传、“自驾赏花节”的持续火热、古镇旅游的迭代升级,以乡村游和古镇游为特色的崇州文旅,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也带动了当地“生态经济”的繁荣。

这个端午假期,如果你喜欢安静、享受田园慢生活,可以到竹艺村坐坐,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无穷旷达。

如果你喜欢拍照,竹艺村、竹艺公园能带给你无穷的拍照场景,让你尽情凹造型。

如果你喜欢历史文化、乐于体验古镇风情,罨画池和崇州的千年古镇群将带给你无穷的文化记忆。

包粽子、缝香包、体验竹编技艺,快来崇州感受端午假期的快乐“∞”!(阙君凯 孙涵)

视频素材来源: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宣传部(开闭幕式部)、崇州市融媒体中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