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这种细菌会通过辣椒根部的伤口侵入植株,病菌从根部侵入后会不断繁殖,导致根毛腐烂,根毛腐烂后辣椒植株吸收水分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而且这种病菌还会通过大量繁殖来堵塞维管束,维管束是运输水分和矿物质的通道,维管束堵塞植株会快速萎蔫。因此,这种病菌不仅不让植株吸收水分,而且还会堵塞水分的运输通道,最终导致植株快速萎蔫。
补充说明:辣椒的根系不发达,根入土浅,根的最前端有1~2CM长的根毛区,根毛是根系中吸收水分最强的部分,根毛快速腐烂会导致辣椒植株快速失水。辣椒青枯病发病速度很快,患病3~4天后整株会萎蔫死亡。
辣椒青枯病在田间的表现症状
辣椒患了青枯病后新叶会快速萎蔫,紧接着中下部叶片也快速萎蔫,叶片呈青枯状,不变黄。在发病的中后期叶片会干枯,植株会枯死。患了青枯病的辣椒植株会向周边健康植株蔓延,导致成片发病。辣椒患了青枯病后切开茎基部微微变成褐色,轻轻挤压就会分泌出白色的粘液,植株拔起后可见须根坏死。
对于辣椒青枯病我们要以预防为主,采取多种措施来进行综合防治
1、整地时增施草木灰。辣椒青枯病病菌适宜生存在偏酸性的土壤上,而草木灰呈碱性,在整地时可以每亩施草木灰120公斤,通过施草木灰能改良土壤的酸度,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同时草木灰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钾元素能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可以减少辣椒病害的发生。
注意:除了可以施草木灰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外,还可以在整地的时候增施石灰来调节土壤pH,一般每亩石灰的用量在40~60公斤,土壤中撒入石灰还可以防止辣椒脐腐病的发生,可谓一举两得。
2、轮作栽培。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病害,能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重茬栽培会使土壤中的青枯病病菌不断积累,同时重茬会使土壤酸化,这些因素都容易使辣椒患青枯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换地栽培,同一块土地要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3、起苗和中耕的时候尽量不伤很。辣椒的根部有伤口是造成辣椒患青枯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怎么才能减少伤很呢?辣椒苗伤很有三个主要情况:一是起苗移栽时伤很;二是中耕除草时伤很;三是地下害虫咬食导致伤很。
对于辣椒育苗伤很我们可以在移栽前把苗床浇透,这样起苗可以减少伤很,此外我们采用营养钵育苗,采用营养钵育苗不仅可以减少病菌侵入,而且还可以减少伤很,此外营养钵培育的幼苗会更加茁壮。中耕应该在晴天土壤干燥的时候进行,越靠近根系的地方挖土越易浅,距离辣椒植株远的地方可以挖土稍微深,这样可以避免伤很。对于地下害虫多的土壤,在整地的时候每亩可以用50%辛硫磷乳油300克兑细土40公斤撒在土壤中,当然也可以在辣椒生长阶段开沟撒施药土,能有效的防止地下害虫,从而减小地下害虫对辣椒根部的危害。
注意:辣椒根系主要分布在深度为10~18CM,半径20~25CM的土层内。辣椒根系发达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同时能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
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青枯病可危害多种茄科作物,前茬作物为番茄、茄子、辣椒、豆类等均不宜种植辣椒,尽量与禾本科作物或瓜类4年以上轮作,这样土壤中病菌基数才会降下来而减少病害发生。
2、消毒处理辣椒种子用恶霉灵拌种,每公斤种子用原药 0.5~1克均匀拌种。整地时,施用的农肥应充分高温发酵腐熟,生长期间要适当增施钾肥,可有效抑制青枯病菌在寄主和土壤中传播。
3、培育壮苗采用营养钵、肥团、温床育苗,培育矮壮苗,以增强作物抗病、耐病能力。为提高幼苗抗病力,可用天达-2116抗旱壮苗专用剂加恶霉灵6000倍液或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预防。
4、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垄或半高垄栽培方式,配套田间沟系,降低田间湿度,同时增施磷、钙、钾肥料,促进作物生长健壮,抗病能力提高,能减轻青枯病发生。
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施药。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灌根,每株灌药液0.5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