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 刘雪 摄
(资料图)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王荣福在5月25日举办的2023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大会上表示,放射性药物发展前景广阔,放射性药物需求巨大。放射性药物是分子影像和精准医学的重要基石。预计2025年,全国各地将再新建50余家放射性药物房。α放射性药物有望成为治疗药物的主导。
在政策方面,王荣福建议促进新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与审批,实现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的国产化,加快核医学的学科科室建设,尤其是基层核医学的投入与人才培养。此外,应加强对核素病房建造的关注和支持,和核医学的科普推广。
王荣福认为,国内核药的品种数量有待提高,市场巨大,其新型业态为靶向放射治疗和放射性配体治疗。
他表示,同位素主要依赖进口,从事放射性药物研制的单位缺少基础研究。“中国核药创新仍处于初级阶段,建议从核素供应支持、研发技术指导原则发布及监管政策驱动等方面加速中国治疗性核药的研发与上市。”
王荣福介绍,核医学的临床诊疗应用主要分为核医学诊断和核医学治疗。核医学诊断应用于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精神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领域;核医学治疗包含甲亢治疗、甲癌治疗、骨痛转移癌治疗、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和其他放射性核素治疗。
王荣福表示,肿瘤领域是临床诊疗应用的主要领域,市场规模大。他建议推广肿瘤核医学显像临床指南、规范及专家共识等指导性文件,加快18F-FDG PET/CT纳入医保的进程,深化核医学和医学工程等交叉学科的合作。
他认为,我国心血管系统核医学开展不足,市场潜力巨大。心血管疾病仍是全球首位死亡原因的重大疾病。在美国,超过50%的核医学检查是核心脏病学检查,而欧洲核心脏病学检查占14%。我国大陆地区PET/CT检查项目中,心血管疾患约占0.7%,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仅占4.0%。他建议改进组织结构,规范化核心脏病学技术,提高临床认可。
王荣福介绍,核医学是核技术与医学结合的产物,是应用探测仪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或生物制品进行疾病诊治和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核医学科是利用核科学技术进行临床疾病诊治和医学研究的技术平台或临床科室。
他表示,核医学应用产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性产业,体量虽小但意义重大,临床应用广泛,虽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有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根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5年前,实现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2035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核医学科“一县一科”。(刘雪 实习生 霍星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