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商务部研究院电商所近日发布《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3)》(以下称《报告》)认为,发展即时零售有助于加快传统零售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增加就业渠道,加快数实融合。伴随消费水平提升,即时零售呈现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的趋势。
家住河北省隆化县的林女士因为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顾,去超市购物都是匆匆去匆匆回,时间很赶自己也觉得累。自从附近超市有了即时配送业务,她在家里下单,半小时内就有配送员送货到家,她觉得轻松了很多。“着急买东西时,这种即时配送的购物方式太方便了。”林女士对记者说,除了买菜,只要超市有她需要的商品,都会用这种方式购买。
如今,作为一种满足多样化需求、助力本地小店增收的新业态——即时零售,在一二线城市已趋于成熟,在县城也出现并逐步成为老百姓一种新型且常态化的购物方式。《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即时零售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5042.86亿元,预计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2022年的3倍。
近年来,数字技术持续赋能我国零售业态创新,零售交易活动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即时零售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通过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缩短配送时间,提升了本地零售供给能力,释放了居民多元消费需求,成为消费市场提质扩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助力。2023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
《报告》指出,随着县域经济规模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即时零售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将成为县域商贸体系的重要形态之一。即时零售提升县域商业活力,是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抓手。一方面,乡镇商超、连锁门店、农村便利店等本地商家成为即时零售发展的重要受益者,推动经营复苏和转型发展。与城市零售商家相比,县域农村的零售商家往往数量低、规模小、种类少;通过即时零售业态链接本地商家和县域消费者,县城的商超便利店甚至小卖部等中小商家扩大了经营半径,将更多的流量转化为订单。另一方面,即时零售助力完善县域商贸物流体系,打通触达县域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
在供给侧,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农村新型便利店近年来不断升级改造为即时零售业态下沉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在履约侧,不断壮大的外卖骑手队伍逐渐形成了县域即时配送网络,能够有效支撑县域即时零售订单需求。各类商贸流通企业、互联网平台、快递物流企业等主体共建共享各类县域网点设施,开展即时零售业务,丰富县域三级商贸物流体系。
即时零售把订单留在县域,把产业留在县域,把就业留在县域。一二线城市的品牌店、连锁店、网红店加速下乡,在往下沉市场和城乡接合部布设,推动县域商业体系不断完善。即时零售通过产业融合发挥乘数效应,实现了“强一接二连三”。随着即时零售对县域消费者的持续渗透,县域消费需求不断被激发,工业品下行市场被扩宽。
《报告》认为,未来伴随消费水平提升,即时零售将继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美团闪购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6 月,来自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占总用户体量的 38%。在 2023 年“618 活动”当天,三四线城市交易额增速是一线城市的 2.4 倍18。京东到家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四线到六线市场的成交额与 2021 年春节期间相比,占比提升了 10%;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市场消费者的客单价也有明显提升19。《报告》认为,不同类型即时零售平台在选择重点城市时各有侧重。卖场平台会进一步往下沉市场发展,同时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获得增量。自营平台专注在一二线城市,深挖本地需求,提供优质供给。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欧阳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