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刘上

近年来,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积极倡导“家文化”,以“家文化”为魂,通过建造村史馆、创办“婆媳澡堂”、设立“老年人精神文明奖”和“操心费”等系列创新举措,培育了文明乡风,让乡村振兴有“面子”更有“里子”。

走进石家营村的村史馆,整体设计布局以“家”字为原型,主题突出“家”的理念,每个章节的文字和图片展示都在“家”字的一笔一画上延伸而来。

村党支部书记胡国卿介绍,这个“家”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在石家营传承“家”的文化;二是指石家营的家史,也是村党支部倡导建立的“石家营人三种关系”,即:年长者是我们的父母,同龄人是我们的兄妹,年幼者是我们的孩子;三是指每个人的归宿是“家”。看着村史馆的俯瞰图,一个大大的“家”字陈列布局,让人一下子明白了石家营就是一个大家庭的含义。“村史馆的建设,让‘以村为家’的理念根植在了每个石家营人的心里。”村民陈静说。

为在全村范围内营造敬老爱老、文明和谐的良好村风,石家营村建立“婆媳澡堂”,免费向全体村民开放,前提是年轻人必须陪着老人一起来洗澡,儿媳妇陪婆婆、儿子陪着父亲、孙子陪着爷爷、孙女陪着奶奶、家里没有老人的可以陪着邻居一起来。通过洗澡拉近婆媳之间、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婆婆跟儿媳妇一般都会有一点小摩擦,通过洗澡,儿媳妇给婆婆搓搓背,摩擦就过去了。”村民韩沙沙说。慢慢地,无论是原本关系好的,还是起初不太情愿一起来的,“婆媳澡堂”都增进或改善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家庭和美、邻里和睦。

在石家营村,老年人发挥着大作用,多年来,该村坚持“老年人精神文明奖”和“操心费”机制,通过家庭内部监督,让老年人带动身边子女及租户加入精神文明建设中,自觉践行垃圾分类、文明养犬、邻里友善等文明行为。同时,该村还成立老年志愿服务队开展日常巡查,形成了不文明行为的常态化监督机制。这项创新有效的举措,不仅提高了村民自治能力,还助推人居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大幅提升了村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眼下,在这个京郊的美丽乡村,家家晒家风,户户定家训,石家营村用最质朴的认知,在村民心中植入中华文明根深蒂固的“家文化”,形成了一道道“家风景”,撑起了社会好风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