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0月17日,青海召开冬季抗寒保畜工作视频会议,分析全省今冬明春防灾减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冬明春畜牧业防灾减灾重点工作。

近年来,全省上下积极推进多灾易灾地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灾情监测、预警、预报体系,相继实施千头牦牛千只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规模养殖场、生态牧场、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粮改饲”、高效优质苜蓿示范项目及规模化饲草和良种基地建设、牧区“菜篮子”专项等项目,建立跨区域储备饲草互补互调机制,实施建设饲草种植、加工、收储、运输为一体的饲草料配送中心等,有效增强了防御灾害能力,也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全省已初步建立州、县、乡、村、牧户五级饲草料贮备体系,年饲料贮备能力达到4.5万吨以上,饲草料贮备范围从原来的3州9县扩大到现在8市州42县。

针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防灾形势,今年青海省先后两次下达畜牧业生产救灾资金共计2400万元,其中上半年全省已完成饲草料调运任务6.67万吨,下半年饲草料调运任务正在积极推进,预计将于11月初完成储备调运和资金支出工作。近期,省上继续下达救灾资金用于各地饲草料调运贮备调运补助,目前各地正在加快完成省上下达的饲草料调运储备任务,确保饲草料储备量能够达到抵御中度及以下雪灾,农牧民自储饲草料要达到可以满足7天以上牲畜需求,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

青海省自然灾害较多,旱情、冰雹、洪涝、雪灾等灾害频发,尤其是青南地区局部经常出现较强的降雪过程,且降雪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积雪较深、强度较大,对牲畜安全越冬造成一定威胁,不同程度影响了畜牧业稳定发展。下一步,全省各地将强化预警,提升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力做好今冬明春抗寒保畜工作赢得主动。通过宣教引导,提高农牧民防灾减灾救灾意识,指导服务,扎实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同时,落实防疫措施,筑牢冬春时节动物疫情防控屏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