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大家受到网络、自媒体、短视频等信息影响,对猕猴桃使用膨大剂予以诟病,坊间流传:吃了含有膨大剂的猕猴桃会重金属超标、导致致癌,会影响儿童发育不良等等的谣传。
但是在国内种植的中华系、美味系猕猴桃区域,许多地方猕猴桃套袋前膨大剂浸果俨然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事操作活动,许多地方(包括政府)都严格抵制猕猴桃使用膨大剂,那猕猴桃上使用膨大剂浸果(0.01%氯吡脲稀释50-100倍液),食用膨大剂浸果的猕猴桃到底有没有安全问题?
从权威学术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严格控制用量(我国猕猴桃果实中氯吡脲最大残留量为0.005豪克/千克),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按照国家规定适量使用膨大剂,是非常安全的,使用膨大剂变大的猕猴桃是完全可以食用的。
虽然弥猴桃的功效如此之多,只是,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现在的弥猴桃好多都使用过膨大剂的。这样产出来的弥猴桃虽然看着又大又好看,但其实,这样的弥猴桃不仅没有营养,还会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怎么来判断买到的果子是不是用过膨大剂呢?小编特意向果农请教过这个问题,他教了3招,在买猕猴桃时,大家看这个3个地方,就不会买到用过膨大剂的猕猴桃。
1、自然生产的标准弥猴桃一般单果重量只有80-120克,看着很结实。而使用过膨大剂的单个特大,可达到150克以上,有的甚至可以达到250克。而且看起来就是那种膨大煊软的感觉。
2、没有用过膨大剂的果子切开后果心翠绿,口感酸甜,而用过的果子切开后果心粗燥,果肉熟后发黄,味较淡甚至酸涩,果肉较硬或者是空心的。
3、没有使用膨大剂的猕猴桃果形多为长椭圆形,呈上大下小状,果脐小而圆,向内收缩,果皮呈黄褐色并且道颜色均匀,果毛细且不易脱落;使用了膨大剂的猕猴桃果实不规则,果身膨大,果脐长而肥厚,向外突出,果皮发绿,或果皮颜色不均匀,有黄绿两种颜色,果毛粗硬且易脱落。
猕猴桃属于后熟水果品种,因为如果等它完全熟了再采摘根本没法运输,所以我们一般买来的时候都是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果子,都是硬硬的,我们可以对猕猴桃进行催熟的,把猕猴桃和已经成熟的其他水果放在一起,这样,苹果、香蕉、等水果散发出的天然催熟气体“乙烯”,就会传染猕猴桃,促进它变软变甜。这样就比平常让它自然熟会快很多呢。不过有一点,猕猴桃成熟后会很快腐烂,所以如果我们买的比较多,可以分批次的催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