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陕西省三原县积极响应中省市各级要求,加快乡村数字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党建统领、平安村社、乡风文明、我要办事等20余个刚需业务场景为一体的数字乡村平台,逐步实现政策宣传覆盖广、群众办事效率高、部门数据共享实、乡村治理手段优、乡风文明效果显、乡村就业服务好、农产品效益增长快、干群交流道路畅、数字强村基础实、村民幸福指数增的数字乡村美好图景,为乡村振兴增添数字动能。

数字化点燃乡村治理新引擎


(相关资料图)

申请贷款不用去银行、留守老人身体咋样、健康数据全在网格员的手机上,这些看似新奇的事情,如今在三原县已变成现实,这些都是三原县近年来不断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取得的成果,乡村治理如今变得更简单更“智”理。

“这个手环很实用,可以量血压,测心率,感觉特别不舒服了,按一下那个SOS,村委会就会派人过来,特别好,我特别高兴!”西阳镇东寨村村民丁启群跟我们说道。

据了解,因为儿女常年在外打工,今年77岁的丁启群成了村里的留守老人,为了掌握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村里为他发放了健康监测手环,手环将测量的心率、血压等数据直接传到包抓网格员的手机上,远程监控老人健康状况,最大限度保障老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养羊户薛引玲同样尝到了数字化的甜头,一直想搞养殖的她今年在驻村第一书记帮助下用手机填写贷款表,很快申请到了5万元创业扶贫贷款。

“以前可折腾了,要跑几天,先要去村上再去镇上,现在就在那个陵前在线平台上,把政务在线打开,填表申请就可以了,政策呀也都能从上面了解到,特别方便!”陵前镇大寨村村民薛引玲说道。

为深入推进“智慧政务”服务,解决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老人孩子不会办”的问题,打造“最高效、最便捷、最贴心”的政务服务,陵前镇以“提升服务能力、简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为抓手,探索开展“陵前在线”数字乡镇平台建设,以宣传、智慧政务、巩固成效及乡村振兴板块呈现,内容丰富、功能强大。并依托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将政务服务8大类55项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通“线上、线下”两条服务通道,达到“手机随时提交,后台限时审核,群众线上看进度”的效果,变群众跑为数据跑,有力推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农业智慧化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走进新兴镇五爱村的一座温室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果农们正在一个个摘西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以前我们都是自己凭感觉弄,现在不一样了,啥时候施肥打药,量多少都有把控,还不受季节影响,看今年这西瓜长得多好!”村民张新宽一边给我们指着棚里的西瓜一边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果蔬种植品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五爱村采取“产品创新+育苗培育+推广应用”发展模式,协调土地资源11亩,投资500万元,建设示范园智能温室大棚,通过自动化数据采集分析,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喷药和施肥等,实施数字化生产管理,实现全年多次育苗。目前,栽种的7亩西瓜、5亩甜瓜已经成熟收获,可为村民带来14万元收益。后期,将继续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农业智慧化数字化水平,从大棚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群众忙起来、动起来、富起来,共同走出一条智慧温室大棚助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以数字赋能,实施智慧化管理、智能化感知等网络设施建设,探索数字化在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西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萍说道。

目前,西阳镇在全镇实施“智慧耕保” 监管系统,通过AI智能抓拍、田长巡查上报、群众随手拍监督三种手段,实现问题预警、耕地巡查、实时问题反馈等功能,形成了“早发现、早制止”的耕地保护格局,探索出了“制度完善+技术创新”的耕地保护新路径。

电商发展开辟乡村产业新赛道

“咱这种塬区种出来的花椒,麻、香,品质绝对没问题,做成礼盒绝对好卖”。三原县嵯峨镇天井岸村花椒种植大户张志英正在热情的给电商助农产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自家的花椒。

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致富,嵯峨镇借“互联网+”浪潮,积极探索“电商平台+特色农产品”的致富新路子,建设电商助农产业发展中心,健全电商培训等便利农民生产生活为基础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开通“嵯峨镇的日子”抖音官方账号,与当地种植红薯、花椒、核桃、葡萄等农户深入开展合作,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同时通过注入网红因素为其助力,提升流量关注度。目前,花椒、“秦薯5号”红薯、酿酒葡萄、核桃、土鸡蛋等县域内知名特色农产品都悉数成为“嵯峨镇的日子”抖音平台里的明星产品。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电商培训,不断完善“电商+直播+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助力优质农副产品销售,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嵯峨镇党委副书记李显生说。

城关街道五一村位于县城西北部,蔬菜种植面积2300余亩,其中露地蔬菜面积1900亩、大中小棚400亩,约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年商品蔬菜产量20余万吨,蔬菜销售收入占全村农民收入的80%。

“做电商卖好呀,通过平台把菜卖到四面八方去,相比等菜商过来收或者自己零散着卖可要好多了”提起村里要建的电商平台,种菜大户张焕喜连连赞叹道。

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村民蔬菜销售难题,五一村投资120万元打造五一村电商平台及其配套设施,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推销五一及其周边村无公害有机果蔬,同时积极引导村内池阳田园种植养殖、三原绿爽、可亦果蔬3个合作社,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转变,着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冷储、深加工,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作者:金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

推荐内容